产品目录
服务热线:400-060-3233
手机号码: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1006弄1号5楼E/F室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围岩造缝评价:基于裂隙与孔隙发育动态监测的低场核磁共振应用
围岩造缝评价:基于裂隙与孔隙发育动态监测的低场核磁共振应用
更新时间:2025-09-09   点击次数:45次


围岩造缝评价是隧道工程、矿山开采、地下储气库建设等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围岩作为地下工程周围的岩体,其稳定性与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持久性。在外部应力扰动下,围岩内部裂隙的萌生、扩展及孔隙结构的演化,是控制其力学行为与渗流特性的核心因素。因此,通过裂隙评价与孔隙发育分析来科学评估围岩造缝过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近年来,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凭借其动态原位监测能力,为围岩造缝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一、围岩造缝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围岩是指地下工程开挖后周围受扰动的岩体。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围岩常受到以下应力作用:

·开挖扰动:如隧道掘进、矿房回采等引起的应力重分布;

·水力压裂:如储层改造、地热开发中的人工造缝;

·爆破震动:采矿或基础工程中的冲击载荷;

·长期荷载:如地下水渗流、地应力变化引起的时效变形;

·循环应力:如交通荷载、地震波反复作用。

这些应力作用会导致围岩内部裂隙扩展、孔隙结构变化,甚至诱发失稳破坏。因此,开展围岩造缝评价,不仅有助于预测围岩稳定性,还能为支护设计、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高放废物固废处理 (5) 

二、围岩造缝评价的路径:裂隙与孔隙发育分析

围岩造缝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 裂隙评价

裂隙是围岩中结构面发育的主要形式,其分布密度、连通性、开度等参数直接影响岩体的强度与渗透性。裂隙评价方法包括:

·宏观裂隙统计:通过地质雷达、钻孔摄像等手段获取裂隙分布;

·微观裂隙分析:借助扫描电镜、CT扫描等手段观察微裂隙结构;

·动态裂隙监测:实时追踪裂隙扩展过程,如声发射、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

2. 孔隙发育分析

孔隙是围岩中流体储存与运移的空间,其大小、分布、连通性等参数决定了岩体的渗流特性。孔隙发育分析手段包括:

·压汞法:测量孔隙大小分布;

·气体吸附法:评估微孔与介孔特征;

·核磁共振(NMR):通过弛豫时间分析孔隙结构与流体分布。

裂隙与孔隙发育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围岩的“双重介质"结构。因此,综合裂隙评价与孔隙发育分析,是围岩造缝评价的路径。

三、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围岩造缝评价中的应用

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凭借其无损、高精度、动态监测等优势,近年来在围岩造缝评价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相比传统裂隙探测技术,低场核磁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动态原位监测:可实时追踪围岩在应力作用下裂隙萌生、扩展及孔隙结构演化的全过程;

恒定梯度分层技术:通过施加恒定磁场梯度,实现高分辨率分层测试,最短分层厚度可达5mm;

多场景适应性强:适用于压裂、驱替、三轴试验、应力损伤、爆破等多种造缝场景;

无损检测:不破坏样品结构,可重复测试,适合长期演化研究。

围岩造缝评价是地下工程安全与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凭借其动态原位监测、高分辨率分层、多场景适应等优势,正在成为裂隙评价与孔隙发育分析的核心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将在隧道工程、矿山开采、地下储气库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围岩造缝评价从“静态描述"向“动态预测"跨越,为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保障。

2a4baf068be152fcb330709aa26ed28c 

 


分享到: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沪ICP备05036862号-3 GoogleSitemap
公司(www.niumag.net)为您推荐台式核磁,岩心核磁共振分析仪,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核磁共振含油率测试仪等系列产品
联系电话:400-060-3233   传真:0512-62396659
电话:
18516712219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化工仪器网

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