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号码: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1006弄1号5楼E/F室
脂肪肝已成为全球高发的慢性肝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探索有效防治策略的征途中,证候动物模型成为连接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研的关键桥梁,尤其为中药复方复杂机制的阐明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平台。这类模型精准模拟中医特定证型(如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下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使得针对证候遣方用药的研究更具临床指导意义。
然而,评价中药干预脂肪肝模型效果的核心指标——肝脏脂肪含量的精准、动态监测,长期面临技术瓶颈。传统方法依赖处死动物获取肝组织进行检测,不仅牺牲大量实验动物,更无法实现同一个体用药前后的连续观察,难以捕捉中药起效的细微动态变化。
低场核磁共振证候动物模型脂肪含量测量仪是一种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动物模型体内脂肪含量进行无创、快速、精准测量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研究中。
工作原理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基于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的弛豫特性。当动物模型置于低场核磁共振仪的磁场中时,氢原子核会吸收射频脉冲的能量并发生弛豫。脂肪和水分的弛豫时间(T2)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测量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可以区分脂肪和水分的信号,进而定量分析脂肪含量。
低场核磁共振证候动物模型脂肪含量测量仪仪器特点
无创性:无需对动物进行解剖或取样,可在活体状态下进行测量。
快速性:单次测量时间通常在1-3分钟内完成。
精准性:与传统的化学萃取法(如索氏提取法)相比,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重复性。
安全性:无辐射风险,动物无需麻醉,可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测试。
应用案例
脂肪肝研究:在针对脂肪肝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被用于动态监测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为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提供了精准的量化手段。
动物体成分分析:小动物体成分分析仪等低场核磁共振仪器可用于测量小鼠、大鼠等动物模型的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和水分含量。
肥胖治疗药物的药效评价
肉类脂肪含量检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可用于肉类脂肪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添加MnCl₂溶液分离水分和脂肪信号,实现精准测量。